阜宁大糕,据说已有400多年的历史,它白如雪,薄如纸,甜如蜜,柔如云,上口香甜、滋润,主要以糯米粉精制而成。寓含着大吉大利、步步登高的祝福,在我们当地,无论是婚嫁喜事,还是过年过节,都会备上几盒阜宁大糕应景,由此可见,它深受人们喜爱。
每逢春节,阜宁大糕是每家必备的糕点之一。大年初一的早上醒来,不说话不刷牙就要咬一口大糕,这是我家的传统,从我小时候妈妈就让我这样做,一直到我自己成家,有了孩子,我也让我的孩子这么做。这代表着新的一年甜甜蜜蜜、步步高升。不管灵不灵吧,这就是老百姓对新的一年的期盼,是一种传承。
据说早在清朝乾隆年间,乾隆南巡江南,阜宁县令把大糕作为贡品献给皇帝,乾隆吃后,赞不绝口,赐名"玉带糕"。所以阜宁大糕又叫玉带糕。

阜宁大糕选料讲究,制作工艺相当讲究。我也是略知一二,就跟大家聊聊我所知道的吧。
选料:
1/ 选用上等糯米,形状大小基本一致,杂质少;
2/ 用纯白糖、麻油、花生油、青梅、黄丁、桂花、金橘饼、黑白芝麻、红绿丝等作为配料。
制粉:
糯米筛掉碎米和杂质以后,用热水淘洗,清水过净。晾至手温时磨成粉,磨好的粉状态最佳最好是像香灰那么细、匀。
印粉:
用水泡发的蚕豆印粉。所谓印粉,就是把用水泡胖的蚕豆与糯米拌和,使粉吸潮均匀,印粉时间越长越好,一般在15-20天。印粉后上锅炒熟。
做坯:
在粉与糖拌匀以后,用蛋白、香油或花生油加适量熟油拌匀,用木锤敲打碾熟,用手擦搓,至少3、4遍,装进模具。先放在开水里炖,再上笼蒸,蒸好后用优质小麦面裹面,放进大糕箱,经过4、5天后,坯子就做成了。
做糕:
在做坯时就把芯子放进去。糕芯有很多种,有方芯,具体是用青梅、黄丁、桂花、金橘饼、麻油等捣烂做成水晶面,在糕坯下烫时放进去,最后成为方形;还有一种比较特别的,叫眉毛芯,用大糕头子加上青梅、红绿丝等做成月牙形放进坯内后,切成片,还有人物、动持、花鸟等芯子图案。
不过现在的阜宁大糕很少能看到有图案的了,基本都是方形,而且以芝麻味和麻油红绿丝味的比较常见。
吃法:
1. 撕成薄片后直接吃。如果不撕开,几片一起咬,会失去其"软如绵"的口感,很厚实,再说也稍有点毁形象。
2. 撕成薄片后加适量开水泡成米糊后食用。如果不撕开就泡,大糕吸水不均匀,很容易出现"硬心"的现象。这种吃法适合婴幼儿和老年人。
3. 撕成薄片后油炸。大糕一放入热油便会变得非常软,很神奇吧!这时只要用竹筷把中间部分夹一下,原来的片状就会变成美丽的蝴蝶结,等大糕稍微变黄就夹出来,放在盘中凉一凉就可以吃了,特别好吃。

阜宁大糕的主要特点是:酥、甜、香、绵;吃在嘴里酥、脆、香、甜;摸在手里软又绵,单片能用火点燃,有韧性,可以敲得响。阜宁大糕要密封保存,放久了水分会丢失,不好撕,也影响口感。不过现在市面上出售的基本都是独立小包装,密封性能很好,而且干净卫生。
大糕刚出炉时是最好吃的,真正"白如雪,薄如纸,软如绵,甜如蜜",所以,要尽快享用哦~